奉节论坛_奉节生活网社区|奉节生活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637|回复: 1

奉节县公平镇大田村:多措并举发展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” 推动“穷山沟”走上“富村路”

[复制链接]

858

主题

1763

帖子

8289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8289
发表于 2023-8-22 14:22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重庆
本帖最后由 HcSmile 于 2023-8-22 14:23 编辑

      如何破解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”这个课题?奉节县公平镇大田村集思广益、因地制宜,聚力盘活资源、产业提升、就业增收,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力量彻底改变了“穷山沟”原本面貌,演绎出了产业发展、农旅融合、强村富民的生动画面,实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0万元。


改革前的突出问题
      公平镇大田村幅员面积5.86平方公里,土地总面积8790亩,常住人口1200人。作为原桃李乡中心场镇所在地,本该大放异彩、勇猛争先,但自撤乡并镇设村后,产业发展相对滞后、人口流失较为严重,集体经济未对该村发展带来有效帮助,主要问题在于:一是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。大田村曾是典型的“空壳村”,人少地多,土地闲置成林。原猕猴桃基地经营不善倒闭后,三年土地承包费用未能如期兑现,大部分土地全部撂荒。据统计,2021年全村土地种植面积仅3352亩。二是产业发展竞争力不强。曾经的大田村产业结构单一、种植规模小而简、成果收益慢且微,农户种植时也仅盯着手中那一亩三分地,依靠传统农业种植,缺乏技术支撑;由于技术资源和资金支持的不足,加工业几乎为零;在乡村旅游业旺盛发展的时代,大田村未能充分利用起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。三是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。作为原建制乡中心场镇所在地,安置点新农村的外来人口较多,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偏大,以中老年人、妇女、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主,务工渠道稀缺,且就业意愿不高,2021年在家富余劳动力就有200余人。


改革中的创新举措
      着眼资源利用率,推进迭代升级,实现资源盘活整合高效化。一是闲置土地升级“致富田”。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重拾撂荒地,转变思路,变废为宝。通过上门讲政策、数好处、做工作,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功与72户村民签订合同,按照300元/亩的标准承包闲置土地50亩,引进奉节县硕铭农业有限公司,建成大棚基地大力发展科技种植小西红柿、厚皮辣椒、紫美人辣椒等大棚无公害蔬菜,亩产最高已超过一万斤,实现年产值超40万元。二是废弃房屋迭代“增收棚”。面对人员大量外出、房屋全面闲置状况,探索村企互动、利益双绑、合作共赢模式,推动社会资源变资产。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结对共建、资源共享,租赁“边角闲房”进行“村企联姻”,改造闲置土屋300㎡,建成正午家庭农场;将废弃粮库重新整修后建成“张油记”粮油加工基地;将原供销社陈旧房屋打造成工业用房,引进坤阳电子厂。带动23户农户年均增收7000元,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益6万元。三是零散土地秒变“金银条”。将蔬菜大棚周边的零散土地统一开荒,并按100-300元/亩的标准反包给种粮大户,引进6户种粮大户共承包已开荒土地1310亩,通过“种植大户主承包+村集体经济辅技术”模式,带动212户村民发展种植玉米、黄豆、土豆、红薯等传统农作物,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30万元。


1.png 2.png
▲闲置土地、废弃房屋升级迭代变“致富田”、“增收棚”


      着眼核心竞争力,推进产业赋能,实现产业融合提升多样化。一是农业产业多向竞争。打造覆盖种植、加工、品牌注册、销售等成熟产业链条,同时发挥本土优势,规模化发展当地特色小水果产业,种植水晶梨、蜂糖李等多个品种,打造观景台、采摘园各1个,建成集休闲娱乐、亲子采摘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基地,年产值达350万元,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3万余元,带动46户农户、利益链接9户监测户实现每年分红2000元,“小水果”成功变“致富果”。二是加工制造再开新局。村集体经济以闲置厂房为“饵”,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,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。引进奉节县坤阳电子有限公司和“张油记”粮油加工企业,年产值达600万元。三是农旅融合创新发展。牢牢把握变“生态优势”为“经济优势”,依托小水果采摘旅游元素,致力于农旅融合“采摘+品尝”发展新路子,如正午农场“有机+劳作”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通过开展“进园子摘果子、下农田插秧子、入池塘捉大鱼”等系列活动,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特色生态旅游路线,吸引广大游客到村享用山鱼、土鸡、腊猪脚等特色农家美味佳肴,每年带动观光游客2万余人,创收300余万元。

46fc8cf4f33f5af9f53c261d1af2d554.png 4.png
▲农旅融合创新发展,采摘园长势喜人


      着眼就业渠道窄,推进精准对接,实现整体就业增收普遍化。一是“村招”打开就业突破口。加强产业带农益农能力,大力培育村集体经济拉动就业“造血”功能。大田村坚持把群众就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,主动探寻企业用工困难、个体就业难解决办法,通过按照年龄、学历、需求等用工要求精准匹配辖区闲置劳动力,已组织开展3次就业“村招”会,解决就业150人。二是灵活就业成增收主流。针对村内种粮大户、加工企业等临时用工需求高和修枝剪叶、除草打药、采摘装箱等环节技术含量要求低情况,积极开展“上门招工”行动,鼓励群众在村灵活就业增收。2023年蔬菜大棚基地、樟榕农业、晨曦农业等带动临时就业1.2万余人次,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。三是培训学习激发“再生力”。让“技术落地”引领“群众自立”,引进社会资金与先进技术助推蔬菜大棚蓬勃发展,落实2名专员常驻大棚逐项学习种植技术。通过开展土豆标准化种植和玉豆套种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,2023年土豆、玉米、小水果等实现丰产,产值达到449.5万元,带动周边临时用工6000人次,年均增收8000余元。


5.png
▲精准对接,带动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增收


改革后的实际成效
      一是乡村发展迎来“大变革”红利。大田村立足本土农业资源、村企合力、因地制宜着力推进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“三变”改革,以蔬菜大棚基地为中心,小水果种植、粮油加工、电子厂房、农旅融合“遍地生花”,实地、实际、实在地赢得集体经济改革的福利,2022年,大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0万元,较2021年以前的不足50万元,实现了翻倍跨越。二是示范引领带动全镇“大潮流”。大田村以身试险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改革的创新做法,引发良好化学反应,争相效仿,在全镇范围陆续建造出蔬菜大棚、水果大棚、养殖中心等31个,打造休闲露营、垂钓采摘等农旅融合点12个,城镇的内部发展为招商引资落下了关键“棋子”,通过大力推行“七情招商”政策,目前全镇已引进农业、加工业、制造业等企业15家,带动全镇经济发展提速10%。三是创新模式产生收益“大效应”。大田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各类合作新模式,在集体经济发展、产业发展上坚持党建引领工作理念,建立镇党委班子领干、村两委班子带头、党员主动献力、群众全部参与的“四级联动”模式。在人文生态方面以“村两委领头、党员干部冲锋、人大代表助力”的8人“搭桥小队”做好就业、环境、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带头引领作用。如今的大田村已成为公平镇21个村(社区)中的翘楚,集体经济收入年年稳居第1名。

来源:上游新闻

拥有阳光,给予阳光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858

主题

1763

帖子

8289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8289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8-22 14:23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重庆
鱼米之乡,人文公平。
拥有阳光,给予阳光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奉节生活网 ( 渝ICP备14000660号-1 经营性ICP许可证:渝B2-20200046号 )

GMT+8, 2025-7-10 00:14 , Processed in 0.046222 second(s), 11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